研磨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研磨机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美版“飞驰人生”,韩寒这辈子都拍不出来

发布时间:2022-06-28 08:40:55 阅读: 来源:研磨机厂家
美版“飞驰人生”,韩寒这辈子都拍不出来

虽然毒药君的2019年整体还算圆满,但想想其实还是有点儿遗憾。

因为,原本打算在年底扫干净的新片资源还是漏了几部。

比如马力克的《隐秘的生活》;

比如门德斯的《1917》;

又比如,黄庆勋的《麦路人》。

一些是真的还没放源,一些是有机会引进,但迟迟没见动静。

还有一些,是去年年末出资源后偷了个懒。

没第一时间跟上。

今天要说的这部在海外口碑爆棚的新片,即是最后这一类。

极速车王

Fordv.Ferrari

同样带了“极速”二字,同样是双雄。

曼高德(《致命ID》、《金刚狼3》)的新片很容易让人想起朗·霍华德的《极速风流》。

两部电影口碑都挺不错的,作为相对冷门的赛车类电影,这样的评价除了有运动迷加成。

影片本身的质量也要相当硬,才能吸引门外汉给出好评。

和口碑一样坚挺的是《极速车王》的海外票房表现。

上映首周即登顶北美票房冠军,目前累计票房已破亿(美元)。

豆瓣有网友评价,这样的电影,韩寒看了会落泪。

同样的题材,两部影片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除了影片质量,观众买单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影片的两大男主都是票房保障。

马达就不说了,一直都是好莱坞一线男星。

同级别的贝尔,选片的范围更广,因为会为了角色量身定做体型,经常被人赞美敬业。

他确实挺敬业的,《副总统》刚以跌破眼镜的肥头大耳形象示人,转眼又在另一部电影里大瘦身。

为角色如此拼命,堪称业界劳模。

至于本片的故事,英文片名已经说得清楚明白:

福特大战法拉利。

影片基于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传奇车手肯·迈尔斯和汽车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的非凡经历。

在正式讲到肯以前,先来认识认识卡罗尔。

其实,在成为汽车设计师以前,他也曾经是赛道上的一个传奇。

当年,他是美国唯一一个拿到过法国勒芒耐力赛冠军的美国人。

提起这项赛事,车迷和体育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赛事的变态程度主要体现在它的赛制上。

要足足跑24小时。

当然不是一个人开24小时,而是3人组队,每一辆都要有人轮替累积开24小时。

因为这项赛事非常考验选手的耐力和体力,所以它和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以及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并称“世界三大最艰苦汽车赛”。

作为从中脱颖而出的世界冠军,卡罗尔的确风光过一段时间。

但后来因为没办法适应长期的高压比赛,他的身体垮了。

甚至因此落下后遗症。

医生告诉他,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玩儿命驾驶,哪怕受一点刺激,都可能让他猝死。

而这,对一个职业赛车手而言无疑等同于宣判死刑。

后来碍于身体原因,卡罗尔只能退居二线,选择成为一个跑车行的老板。

相比卡罗尔的不幸,肯那边儿则没有身体方面的顾虑。

操着浓厚英式口音的他参加过二战,在欧洲战场干过德国鬼子,开过坦克。

军人嘛,脾气温和是不可能温和的。

退役后打理自己的车行,别人都把顾客当上帝哄,他却敢和顾客当面对呛。

因为脾气火爆,车行的生意自然萧条。

经营不善的他因为债务问题关门大吉。

与此同时,此时已经40多岁的他还有家庭要养。

既然要维持生计,怎么办呢?

参赛。

碰巧,他正好是卡罗尔旗下的车手。

但肯的脾气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有时候劲儿上来了,连老板都敢怼。

别看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暴脾气,但他拽得有底气。

参加美国的拉力赛,如此高龄下他依旧可以扛回冠军。

这也是卡罗尔一直留用他的原因。

天才,总是惺惺相惜。

▲外界都对肯的实力一致认可

可这样的比赛对肯而言还是太少了,要养家糊口,必须要更高级别的赛(奖)事(金)才行。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福特。

彼时,作为业界的行业巨头,福特的技术创新面临瓶颈。

作为老板,福特二世自然相当苦恼。

他拼尽一切办法想改革生产线,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在世界顶级赛事领域,其存在感也远不如作坊性质的法拉利。

尽管后者的汽车产量不及福特年产量的零头,但在那个年代,法拉利已经在勒芒耐力赛中屡次蝉联冠军。

有第一名的光环加成,一个汽车品牌自然就更容易受买家青睐。

可当时坐拥丰厚资源的福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管理层眼里,法拉利的营收额都不够自己填整个公司的厕纸预算。

恰好在此时,法拉利因为财务问题濒临破产。

而福特则有意收购这家公司,来证明谁才是爸爸。

但这个时候出了点儿状况。

按当时的谈判要求来看,合并以后,福特将持有法拉利90%的股份,并掌管对方的全部产品。

虽然在车队的经营上,福特将权力交还给法拉利。

但对于能不能参赛这件事上,最终决议权将由福特说了算。

法拉利的创始人恩佐当时听到如此苛刻的要求当场就火了,直言:

赛车事关荣誉,不是钱多就能决定的事儿。

且恩佐还当着福特员工的面儿表示,福特二世就是一土鳖。

▲亨利·福特为福特品牌创始人

谈判破裂后,法拉利转手就把产权卖给了意大利老乡,菲亚特(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

这件事儿被福特二世知晓后相当光火。

他宣布,好,既然你要这么玩儿,老子陪你玩儿到底。

法拉利不是喜欢倒腾赛车么?我就找圈儿内最顶级的技师和车手来玩儿死你!

事实证明,约翰二世完全有底气这么做。

有钱不但可以为所欲为,还会让竞争对手无路可走。

而他口中的顶尖人才,自然就落到了肯和卡罗尔的团队肩上。

懂汽车的应该知道,一辆专业赛车的打造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当时为了研发这台赛车,福特二世整整烧掉了900万美元……

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60年代……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这辆赛车后来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江湖人称,福特GT40。

从性能上来说,这辆车算是那个年代的赛道王牌之一。

但关于谁才能驾驭这张王牌,影片花了非常多的笔墨去刻画肯和卡罗尔背后经历的坎坷。

首先,在定下卡罗尔为福特称霸勒芒的计划人选后,对外公关的调性上,卡罗尔必须成为他最痛恨的那一类人。

哪一类?

跪舔权势的舔狗。

▲肯摘下眼镜以为要表扬他,此处有黑色幽默成分

福特有资源,但运转效率低下,且行事过于教条。

这几乎是大公司的通病。

而这也是肯一开始不齿于效忠福特的原因。

但就像卡罗尔说的那样,再牛逼的车手,没有金主爸爸注资,白搭。

说到大公司的通病,因为体量摆在那儿,福特内部繁杂的官僚机制自然无法避免。

最直观的后果,就是车队没办法第一时间把研发进展直接汇报给福特二世。

更致命的是,大老板直接让一个不懂汽车的外行来指挥工作。

和整个车队结仇的利奥,就是这样一个遭人嫌的角色。

前期和福特高层斗智就够累得了吧?

到了赛场上还得斗勇。

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科技结晶,终于在勒芒把宿敌干翻了吧,结果高层来一句:

为了结束时有更强烈的象征意义,领先的一个要慢下来和同车队的另外两辆赛车一起跨越终点。

且不说这种愚蠢的决策对分秒必争的车手而言是多大的侮辱(肯在前期劣势下反超了法拉利打头车手两次才获得领先)。

最要命的是,这种降速还导致肯当年痛失冠军(勒芒的规则以24小时内路程最长的车获胜,肯比队友麦克拉伦的发车位置靠前,同时撞线意味着肯的相对里程缩短,所以判定后者是冠军)。

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尽管帮助福特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但勒芒赛制带来的争议性结局,和高层令人窒息的操作难免让人唏嘘。

而影片最有魅力的部分,是把两个纯粹的车手放到了名利场的聚光灯下。

傀儡上台表演,英雄落寞而去。

好在,肯和卡罗尔都不是重视名利之人。

世间重视的名誉在他们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曾经为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奋斗过。

这个目标,要求他们打造并驾驭一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赛车,而他们也如约完成了这一点。

男人的快乐很简单,驾驭极速并证明自己的实力,远比一座奖杯更实在。

关于这部电影,更多细节就不多展开,有待大家自己去感受。

好消息是,内地有望引进。

如果还没找到资源的朋友,建议再忍一忍。

这是一部真正为钢铁直男打造的视听盛宴。

光是引擎的轰鸣声,就值得我掏钱进影院二刷。

看过后,你不高潮,来找我!

常规红包H5模板
淘宝全屏海报海报
企业服务视频
酒店旅游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