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研磨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难忘七七级献给教师节_[新闻new]

发布时间:2021-09-10 17:23:32 阅读: 来源:研磨机厂家

难忘“七七级”(献给教师节)

初秋的长春,细雨霏霏。回到母校东北师大参加物理学院毕业30周年庆典活动。欢聚的激情中,往日那艰苦、快乐夹杂而难忘的大学生活又浮现在眼。1977年冬,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汇聚了跨越两个年代、十二届中学毕业生的人群。能最终成为22∶1录取比率下的幸运者,踏着冰雪、怀着热望于1978年3月走进东北师大校园,我那时的兴奋、激动是不言而喻的。“文革”后,母校也是百废待兴,条件艰苦。宿舍紧张,家住本市、离校近的都走读,其他的12个人住一屋,夜里,咬牙、打呼噜、说梦话,此起彼伏,但大家仍睡得挺香。很多同学没有箱子,就是行李、脸盆,再加一个衣服包。宿舍除了床,只有两张小课桌,学习都必须到教室去。当时学校有两个大教室,能容纳二三百人。两个教室里都是长条大椅子,椅背上有个长条板,放书、记笔记,共同课都是几个系的学生一起上。这两个大教室现已拆除,建成逸夫科学馆。物理系当时没有小教室,121人在大教室一起上专业课,一起自习。而学校阅览室更是难占到位。食堂就餐,没有椅凳,学生围桌一圈站着吃。饭碗用后都放到毛巾袋子里,挂到食堂四周的墙上。那时早餐是一大勺玉米面糊糊,一小块腐乳,一铁杯小圆饼干,硬邦邦的掉到地上都能弹起来。晚餐,玉米面的发糕不限量,当时大米白面等细粮限量,师范院校的伙食费是国家提供的,刚开始是在纸餐卡上吃一顿画个钩,后来把一个月的饭票发下来,明确米面票。这次学校还专为参加庆典的同学准备了一顿回忆餐,都是当年同学最爱吃的饭菜,做得比那时精致,只是再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那届学生特点是年龄差距大。一是多年没高考,二是有些院校有年龄限制,把一些岁数大的考生都转到师范院校来了。我们的物理系121名同学,最大的是1945年出生的,最小的1960年出生,相差15岁,走在街上,说是两辈人,没人不信。“七七级”学生重要的特征是学习非常刻苦用功,都像患了饥渴症一样。学习的天赋或有差异,但共同的是学习起来就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一位如今已退休的老同学感慨:我们这一届学生自强上进的精神风貌和勤奋好学的学风为前辈和后人所称道。记得我们班的一位老高三同学是1966年东北师大附中毕业生,当年报考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志愿填完,赶上“文革”就当工人了,后到厂办中学当老师,数学和物理基础好,学习也是最用功的,他当时已婚,家近走读,无论节假日,只要到教室就能看到他的身影。还有一女同学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我们要做的题太多太多,没有浪漫,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食堂。物理楼侧面有一片杏树林,大家为了节省去食堂的时间,硬是在中间踩出一条小路。”许多同学都没学过英语,上大学才从ABC学起,但有几个同学不满足课程进度,狠下苦功,同时买来英文的通俗读物,对照字典一词一查,有的直接硬啃借来的原版英语教材,到二年级共同外语课结束时,这几个同学已经能看英文原版物理专业书了。刚入校门,我们这些“文革”期间上中学的同学,基础差,难适应,“老高中”们自发组织起辅导小组,帮我们补习……那种深厚特殊的同学情谊成了佳话。当时师资缺乏,有的老师是刚从农村插队抽回来的。外语老师学英语的少,教我们英语课的老师,许多本是教俄语的,临时转学英语再改教我们。这次回校见到物理学院白发苍苍的张老师,他是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说起1980年给我们讲量子力学,竟然是第一次正式开这门课。他说毕业头几年当助教,能正式上课了,“文革”也开始了。他讲课极认真,能把量子力学里复杂的公式符号背着写满四块移动黑板,要求也极严,一点不留情面,这门课期末考试有20多人不及格。但给他印象最深,认为最用功的也是“七七级”。后来他给其他年级讲课时常常提及我们年级的学生。理科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单调,每周看一次电影,许多都是“文革”前拍的,刚刚解禁。再有就是早晨跑步,夏天游泳,课余休息打打排球,练练单双杠。记得有一次中文系放教学录像,也就是用黑白电视机放映法国电影《红与黑》,那时也没有现在的大屏幕,21英寸黑白电视机,放在二三百人的大教室讲桌上,我和几个同学去凑热闹,座位早就挤满了,就站在过道上,远远看着电视里的人头晃动,听点声音,根本看不清细节,可还是乐此不疲。当年的大学生活虽然艰苦单调,没有今天校园生活的多样与潇洒,但那种坚韧、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不断给我们日后的人生实践以激励。“七七级”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感谢邓小平,赶上好时代,成为幸运儿。“七七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和历史标记,应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赶街

深圳德邦物流

奚春阳

美妆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