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研磨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消除血糖管理的盲区有哪些-【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1 18:22:13 阅读: 来源:研磨机厂家

【健康讯 2016年6月23日】健康资讯频道为您提供全面健康资讯,用药知识等健康相关资讯,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健康资讯,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利于临床工作者更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程度,从而制定及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血糖监测指标主要是FBG、PBG及HbA1c;其中,FBG、P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方法,HbA1c是反映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尽管三者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无可辩驳,但根据血糖管理的最新理念,FBG-PBG-HbA1c所架构的黄金三角尚还隐含着血糖监测中的“盲区”。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与血糖的波动性也有密切联系。DCCT分析显示,HbA1c相近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更大;诸多基础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对各组织器官构成损伤。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性甚至较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不仅要注重血糖整体水平的达标,还应强调对血糖波动程度的监测与控制。FBG、PBG仅显示了即刻血糖值,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与变化趋势,即便多时点、多次测量也无法反映出完整的血糖谱,反而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与花费。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能反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及血糖波动的特征,在评估降糖疗效上也存在一定的延迟性。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上述传统血糖监测的盲区点亮了一盏明灯。动态血糖监测通过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反映机体血糖水平,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其最大的优势即在于可以实时反映血糖变化特征及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目前,CGMS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方面的临床科研,包括探讨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特征、评估血糖波动、指导脆性糖尿病或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评价治疗效果等;而基于CGMS监测数据的血糖波动参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也已被公认为评定血糖波动的“金标准”。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我国首个《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这为动态血糖监测的规范化运用指明了方向。但动态血糖监测的仪器及耗材价格较为昂贵,现仅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区纳入基本医保,故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与普及尚在翘首期待中。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作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诊断及血糖监测指标日渐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1,5-AG是一种具吡喃环结构的六碳单糖,其血清含量在多元醇糖类物质中仅次于葡萄糖。血糖增高时血清1,5-AG水平相应降低,不受年龄、性别、体重、病程、治疗方法等的影响,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及血糖控制情况的评估,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日本、美国)已将该指标列入了糖尿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国外研究认为,血清1,5-AG含量可随血糖水平的改变而迅速变化,反映患者3~7天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被认为是反映餐后高血糖的一项独特指标。本课题组也曾就1,5-AG与血糖漂移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5-AG与七天平均血糖、3/4/7天内AUC-180(血糖高于180mg/dl的曲线下面积)、MAGE以及三餐后血糖漂移均呈显著负相关,而HbA1c与上述指标则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在中国人群中,1,5-AG同样能反映7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还能灵敏地反映3~7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尤其是餐后血糖的波动。因此,1,5-AG在反映血糖漂移及短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方面更敏感,优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与HbA1c相比,1,5-AG更能体现出患者就诊时的近期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及时评估疗效、了解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HbA1c接近正常的患者,1,5-AG在评估血糖波动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应用价值。除了定期的医院随访监测外,血糖的自我监测也是优化血糖管理的重要措施,尤其对于初发糖尿病、血糖控制差、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一日多次的自我监测可提供多时点血糖信息,有助于发现高血糖或无症状低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是较为理想的自我监测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为了避免针刺痛苦、减少医疗花费而放弃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却不占少数;事实上,血糖仪在中国的普及率也仅2.0%左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因此,寻找一个简易、无痛、价廉的自我监测方法,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广大DM患者的需要,而尿糖监测正具备了上述优点。日本近年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数字化尿糖计,可以通过基于酶电极法的生物传感器定量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还具有小型化、易操作、检测迅速等特点,部分弥补了传统尿糖检测的不足,有望成为DM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的有利工具。本课题组已将该数字化尿糖计运用到糖尿病自我管理中,前期临床研究提示SMUG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血糖水平、指导血糖控制达标,其效果不劣于SMBG,而依从性则显著优于SMBG。当然,无论定性还是定量,尿糖测定都会受到肾糖阈、某些药物及合并疾病的影响,且不能区分正常血糖与低血糖,这些是尿糖监测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但任何监测方法都有其利与弊,关键在于是否能合理发挥最大的优势。应该看到,对于血糖控制差、尤其是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尿糖监测是有其应用价值的,至少相对于完全无监测而言可以提供基本的血糖信息。此外,根据尿糖产生的原理,尿糖值反映的是末次排尿至测量时点之间的平均血糖水平,是一种回顾性的评估,这本是尿糖检测的局限性之一,但从波动性高血糖的理论角度来看,段间尿糖测定恰能回避血糖波动造成的即刻血糖正常,而真实反映出某段时间内血糖的整体状况。本课题组在前期临床试验中也观察到,尽管部分患者的餐后2h血糖接近控制目标,但对应的尿糖值却明显异常,说明这些患者在餐后2h中可能存在波动性的高血糖,因此尿糖监测在餐后血糖波动方面可能有着血糖监测所无法毙敌的优势,这尚有待于后期深入的研究加以证实。总之,单纯依赖于FBG、PBG与HbA1c监测结果,只会直接导致临床治疗的盲目性、片面性,甚至过犹不及。若能结合尿糖、1,5-AG及CGMS的监测结果,综合评估血糖在点、线、面上的水平与波动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略,则可趋利避害、发挥最佳临床效益,实现“精细降糖,平稳达标”,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实习编辑:莫芸婵)

太原木栏

贵阳杉木报价

西宁羊肉锯骨机